冬病夏治,一年一次,學好幾招,病根拔掉!
作者:管理員    發布于:2018-05-19 15:15:23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立夏后,天氣越來越熱,冬病夏治的節奏你跟上了嗎?

很多人以為 冬病夏治就是貼貼三伏貼,其實不然。

到底怎么冬病夏治?如何用今年夏天這90天,換來一整個冬天的暢快、健康!?

冬病夏治夏治原理

冬季易發作的疾病多是一些虛寒性疾病,比如哮喘,咳嗽,關節炎等。因為機體陽氣衰弱,不能抵御外邪,固護體表,導致抵抗力明顯下降,外邪容易浸人而發病,外邪引動體內潛伏的邪氣而致病。在這種趨勢下,身體以養正氣為主。

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,即“天人合一”,夏季處于人體陽氣旺發之時,在陽氣的推動力下,體內的凝寒之氣則處于易解的狀態,這時配合散寒溫里等中藥,天人合擊,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。此謂冬病夏治。

人們大多以為冬病夏治就是貼“三伏貼”,其實它的內容很廣泛,從飲食到經方湯藥,全方面調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常見的冬病有哪些?

常見的虛寒性疾病有哪些?臨床常見疾病有:

1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慢性咳嗽、阻塞性肺氣腫、肺間質疾病、肺功能不全、反復上呼吸道感染、體虛易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。

2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風濕寒性關節痛、強直性脊柱炎、骨關節炎、頸椎腰椎退行性病變等風濕類疾病。

3、慢性鼻炎、慢性鼻竇炎、慢性咽喉炎、咽異感癥(梅核氣)、扁桃體炎等耳鼻喉科疾病。

4、凍瘡、痛經等其它虛寒性疾病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濕疹、蕁麻疹、腳氣等皮膚病也能在這個時候借助外界陽氣,推邪從表出,也是治療的好時機。

另外,小道經方的觀念是 “寒”代表了功能的停滯,所有的病歸根結底是因為各種功能的停滯,所以天暖了,對于疾病的康復都是好時機。

冬病夏治到底怎么做?

一、 代茶飲

干姜(伏姜)紅茶,就是先煮干姜,用煮干姜的水來泡紅茶喝。

這個直接每天代茶飲就行了,不需要有什么特別的病癥,把陽氣通氣來,可以幫助冬季少受風寒。盛夏通陽氣,寒冬沒毛病~

二、 艾灸神闕穴

神闕,也就是肚臍眼,是人體能和外界溝通能量的穴位,可以吸收好的能量,也會被病邪所入侵的,所以中醫是反對穿漏臍裝的。

艾灸此穴,每天半小時到一個小時,注意艾灸前后多喝粥,湯。

三、 臍療

可以用溫臍法~

從藥店買艾葉或者艾條的艾絨、花椒與桂圓、稍寬一點的醫用膠布。

做法:

1.花椒壓碎備用,

2.挑一元硬幣大小的艾葉,搓成艾絨了,或者用艾絨

3.取一顆桂圓剝殼去核,將桂圓肉用手直接撕成細小的碎片。

4.艾絨、適量花椒粉與桂圓肉一同混合

5.塞到肚臍眼上用醫用膠布粘住就OK了(建議睡前用)。

一次只要一指甲蓋大小,能蓋住肚臍眼就行了,剩下的留到第二天再用,不會影響效果。

用溫臍法后大便增多、變臭、口渴、睡眠增多,都是好現象。

四、 湯藥

推薦經方--四逆湯

四逆湯原方:炙甘草二兩,干姜一兩半,生附子一枚

參考劑量:附子15g 干姜24g 炙甘草30g 一劑

水煎服,大火燒開轉小火,熬50分鐘,日一劑,分2-3次服,一次200-300ml。

四逆湯是仲景先生回陽救逆的主方,臨床上靈活應用,能恢復身體在表和在里的機能。附子通經脈,干姜溫煦經脈,為附子提供走行的通路,方中炙甘草用量最多,炙甘草有保水保津液的作用。

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13-2018 上海太昊生物科技(周口)醫藥有限公司  公司地址:周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八路中段      豫公網安備 41160202000210號
聯系電話: 18303940018
中文字幕国产中文字幕色久